【集萃網(wǎng)觀察】蠟染,古稱蠟纈,與絞纈(扎染)、夾纈(鏤空印花)并稱為我國古代三大印花技藝。中國的染織工藝早在西周時期(公元前l(fā)l世紀——公元前771年)已得到較大的發(fā)展。根據(jù)《禮記》等文獻記載,織物的染色當時設(shè)有一種叫“染人”的專官主管,楚國還設(shè)有專門主持生產(chǎn)靛藍的“藍尹”工官。足見當時的絲織、染色工藝已頗具規(guī)模。蠟染實際上應(yīng)該叫“蠟防染色”,它是用蠟把花紋點繪在麻、絲、棉、毛等天然纖維織物上,然后放入適宜在低溫條件下染色的靛藍染料缸中浸染,有蠟的地方染不上顏色,除去蠟即現(xiàn)出因蠟保護而產(chǎn)生的美麗的白花。
苗族是我國僅有的幾個人口超過500萬的少數(shù)民族,也是我國最為古老的民族之一,其歷史要追溯到上古時代以蚩尤為代表的苗蠻集團,甚至是更早的九黎和三苗。苗族人民有著自己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民間工藝美術(shù)技藝,其中的蠟染藝術(shù)作品和蠟染旅游工藝品在整個海南島染織美術(shù)界久負盛名、獨放異彩。
苗族原本擅長紡麻織布,織好的布用蓼藍、紅花、梔子、五倍子等草藥就可以染成藍、紅、黃、黑各種顏色。苗族的蠟染更是有著悠久的歷史,宋代五溪地區(qū)的“點蠟幔”(蠟染)已很盛行。明、清時代,黔中一帶苗族也多服用蠟染衣料。
在苗族地區(qū)的很多地方都流行有《蠟染歌》(古歌),代代傳唱敘述著蠟染的起源的故事:有一個聰明美麗的苗族姑娘并不滿足于衣服的均一色彩,總希望能在裙子上染出各種各樣的花卉圖案來,可是一件一件的手工繪制實在太麻煩,但她一時又想不出什么好辦法來,終日為此悶悶不樂。一天,姑娘又看著一簇簇一叢叢的鮮花久久發(fā)楞,辦法沒想出來卻在沉思中昏昏入睡。朦朧中有一個衣著漂亮的花仙子把她帶到了一個百花園中,園里有無數(shù)的奇花異草,鳥語花香、蝶舞蜂忙。姑娘在花園中看呀看呀,看得入了迷,連蜜蜂爬滿了她的衣裙也渾然不知。等她醒來一看,才知道剛才是睡著了,可是低頭再看:花叢中的蜜蜂真的剛剛飛走,而且在她的衣裙上留下了斑斑點點的蜜汁和蜂蠟,很不好看。她只好把衣裙拿到存放著靛藍的染桶中去,想重新把衣裙染一次,試圖覆蓋掉蠟跡。染完之后,又拿到沸水中去漂清浮色。當姑娘從沸水中取出衣裙的時候,奇跡出現(xiàn)了:深藍色的衣裙上被蜂蠟沾過的地方出現(xiàn)了美麗的白花!姑娘心頭一動,立即找來蜂蠟,加熱熬化后用樹枝在白布上畫出了蠟花圖案,然后放到靛藍染液中去染色,最后用沸水熔掉蜂蠟,布面上就現(xiàn)出了各種各樣的白花,哦!染缸中居然染出了印花布,姑娘高興地唱起了山歌。人們聽到了姑娘的歌聲,紛紛來到她家聽她講百花園里的夢境、觀看她染出的花裙、學習她描花繪圖的技藝,大家回到自己家里之后,照著姑娘教給的方法,也都染出了花樣繁多的花布。從此,蠟染技術(shù)就在苗族及與之雜居的布依、瑤族等兄弟民族之間流傳開來了。
蠟染是苗族古老悠久的民間傳統(tǒng)工藝,也是苗族同胞最喜愛的裝飾品。為制作蠟染,婦女們從山上采回特定植物,搗爛后配上其他顏料,經(jīng)過發(fā)酵后制成色素染料,借助簡陋的工具,經(jīng)過反復(fù)幾次的漂染和晾干,再用白蠟點綴,便可以將用土紡機織成的土布蠟染成不同顏色的布料。海南苗族婦女還在蠟染過的布料和蠟染布所裁制成的衣裙、頭巾、腰布等飾品上以變形夸張的手法,用鮮明的色彩線條進行針繡。針繡細致精巧,圖案美觀大方,題材多,反映當?shù)刈匀伙L光、飛禽走獸、奇花異木。
作者:他鄉(xiāng)人
來源:南海網(wǎng)-陽光島社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