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網(wǎng)觀察】在地處云、貴、川三省交界處的威信縣境內(nèi),居住著四萬多名勤勞智慧的苗族人民,他們能歌善舞,并有著豐富多彩的民間工藝,其中,尤以蠟染藝術(shù)最為著名。
蠟染印花產(chǎn)品
蠟染,古稱蠟纈,與絞纈(扎染)、夾纈(鏤空印花)并稱為我國古代三大印花技藝。蠟染起源于西南,也是我國古老的民間傳統(tǒng)印染工藝。在眾多的傳統(tǒng)印染手工藝中,隨著時間流逝,許多印染工藝已被淘汰,惟獨蠟染得以發(fā)揚光大,因為許多印染工藝都可用現(xiàn)代化的大機器規(guī)模生產(chǎn),惟獨蠟染,只能用傳統(tǒng)的手工方法印制,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
早在二千多年前的秦、漢時期,居住在滇東北及西南地區(qū)的各民族先民們就開始利用天然的植物、礦物作染料,對毛織、棉麻織物進行染色印花,“繪畫于布,而后染之,去蠟則見花”。到了唐代,蠟染工藝由西南傳入中原。宋代以后,中原的蠟染技術(shù)逐漸衰退,西南地區(qū)的蠟染則依然保持著古樸、原始的風(fēng)格,在一家一戶的作坊中沿襲下來。
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苗族蠟染,早在宋代時的《溪蠻從笑》中就有記載:“溪峒愛銅鼓,甚于金玉,模取銅文;以蠟刻板印布,入靛漬染名點蠟幔!薄稁X外代答》記南宋廣西瑤斑布:“以木板二片鏤成細花,用以夾布,而溶蠟灌于鏤中,而后乃釋板取布投諸藍中,布既受藍,則煮布以去其蠟,故能成極細斑布,炳然可觀!痹谕诺脑S多苗族地區(qū),流傳著《蠟染古歌》,它是蠟染起源的最好見證。在這一帶苗族地區(qū),有關(guān)蠟染的起源,則更富有傳奇性。
相傳苗族在進入威信之前,就是一個能歌善舞、長于紡麻織布的民族,他們把大自然中各種顏色的花草揉制成染料,用來染布織裙。有一個聰慧、貌美的苗家少女,為了使姑娘們在出嫁前,多制些漂亮的服飾,更好地裝扮自己,美化生活,決心印染出一件最美的布料。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她整天苦心鉆研,細心琢磨,總想不出更好的辦法,有一次,她外出采花過程中,在草地上睡著了。不知不覺中,蜜蜂飛滿了她的裙子和衣服,在姑娘的衣裙上留下了斑斑點點的蜜汁痕跡。醒來后,姑娘只好拿到染缸里去染,再放入沸水中定色。當(dāng)姑娘取出衣裙時,一種十分奇妙的圖案出現(xiàn)了,衣裙上被蜜蠟沾過的地方出現(xiàn)了美麗的花紋。聰明的姑娘從中受到了啟發(fā),急忙找來蠟汁,用竹片在麻布上面點畫了許多圖案,待蠟冷卻后,姑娘把點滿蠟汁的布片放到顏料中浸染。姑娘的這一創(chuàng)舉,得到苗族同胞的認(rèn)可,蠟染便在苗族人民中廣泛傳播和流行開來。從此,蠟染就在苗族中盛行起來,每逢姑娘們出嫁前,都要親手用自己蠟染的布縫制衣物,作為出嫁時的嫁妝。
來源:昭通日報作者: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