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去烏鎮(zhèn),印象最深的,當屬烏鎮(zhèn)人曬布的情景:一幅幅藍印花布從高搭的竹竿直掛而下……風吹過,懸掛的布匹們優(yōu)美地舞蹈著,一朵朵藍白相間的花朵搖曳多姿,散發(fā)出濃郁的江南水鄉(xiāng)氣息。極具民間特色的藍印花布,堪稱“最中國”的元素符號之一,是中國民間藝術的一朵奇葩。烏鎮(zhèn),是藍印花布的原產地之一。行游這里,就訪到了這種民間工藝的源頭。
烏鎮(zhèn),是一代文豪茅盾的故鄉(xiāng),他曾在《大地山河》中描述:“……人家的后門外就是河,站在后門口(那就是水閣的門),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夢回,可以聽得櫓聲欸乃,飄然而過……”如今,櫓聲欸乃依然,河上游船往來穿梭。但是,吊桶打水卻再也看不到了……不知是水質變了還是人們的生活習慣變了?我想可能二者兼而有之吧。
行至茅盾故居,游船靠岸。仍是一條青石板路,延伸進烏鎮(zhèn)的內里。高高的白墻,頂端聳立著龍脊班的屋檐,店面雋滿歲月的木板,鋪名古香古色的招幌,暖暖曬出魚干臘味的閣樓……一個悠悠六千年的江南水鄉(xiāng)古鎮(zhèn),一個“以水為街,以岸為市”而聞名的“魚米之鄉(xiāng),絲綢之府”……它所特有的氛圍,無一不讓人留連忘返。
在烏鎮(zhèn),所有的染坊都是藍花布染坊。染坊里成排的大沙缸貯滿了的藍草染料,寬闊透氣的天井,搭起棚架,這些棚架鱗次櫛比高聳過屋,上面掛滿了藍花布。宏源泰染坊是烏鎮(zhèn)最大的印染晾曬工坊,占地2500平方米。曬布場青磚鋪地,豎立著密密麻麻的高桿和階梯式曬布架,規(guī)模相當龐大。工坊展廳,以圖片、文字和視頻的方式展示著烏鎮(zhèn)藍印花布的歷史淵源和制作步驟。由此,我才知道:“藍花布的興起,始于秦漢,其時造紙術尚未發(fā)明”——看到這里,不免有些驚詫。印象中,藍印花布的制作,似乎是:以油紙刻成花版蒙在白布上,然后涂上用石灰、豆粉和水調成的防染漿,晾干后浸入藍靛缸內染色,取出后晾干,刮去粉漿,漂洗后即成藍白二色的花布……怎么說它比造紙術還早呢?
藍印花布的染料,是從一種叫“蓼藍”的草中提取出來的,用現(xiàn)代的話來說,很天然,很環(huán)保。更難能可貴的是,用植物染料印染的藍印花布,耐洗耐曬,堅實牢固,色性穩(wěn)定,不易褪變……飄蕩在眼前的藍印花布,余溫尚在,不由使人感嘆:這種歷經千年而依舊安然留存于世的老舊工藝品和技術,是多么彌足珍貴!烏鎮(zhèn)人對于先民智慧及文化的傳承與完善,令人心生敬意。
和許多民間工藝一樣,藍印花布的美是蘊藉的。這種馳名中外的風物特產,只有懂它的人才會去用心欣賞。雖然,藍印花布只有藍白兩色,卻明凈而不單調,把澄澈的天空、豐饒的水草、嬌嫩的蓮花、水里的游魚、樹上的棲鳥……變成純粹的藍,把空氣、陽光、土地、河流……變成純粹的白,藍和白由此組合變幻成說不盡的情態(tài)。我注意到,彭麗媛女士對藍印花布之類“中國元素”比較鐘愛,多次身穿藍印花布服裝走上世界舞臺,展示出莊重優(yōu)雅的風格,也顯示出中國在外交上的自信姿態(tài)。
據(jù)說,外貿行業(yè)也將眼光也投向了這個行業(yè),產品遠銷日、美、歐幾十個國家。有道是: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真心希望藍印花布能夠走向世界,道路越走越遠。千萬不要讓這些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民間工藝付之東流,更不希望若干年后只是在博物館的展柜里看到它們的身影。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信息時代,這一抹沉醉千年的老舊色彩,如同陳釀一樣馥郁芬芳!真心希望藍印花布永遠飄蕩在烏鎮(zhèn)上空!畢竟,它給予我們的溫暖與慰藉,實在是太難能可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