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網觀察】對超纖革進行后整理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其摩擦牢度,同時可以提高其表面顏色深度 ,而且加工過程簡單,易于工業(yè)化大批量生產。本研究所采用的工藝過程為傳統(tǒng)的“浸軋-烘干-焙烘”。顯然,工作液的組成以及烘干、焙烘的條件等因素對整理后織物的表觀色深度和牢度都會產生不同的影響,現分別敘述。
第一節(jié) 整理工作液準備
整理工作液的組成不同,不僅會影響整理后織物的牢度,同時,對織物的手感和其它服用性能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一般情況下,整理工作液的組成為:
粘合劑固漿 40~60 g/L
交鏈劑LGFE101 10 g/L
粘合劑一般用于涂料印花色漿中,由于涂料與纖維沒有親和力,要使涂料固著在纖維表面,必須借助于粘合劑,粘合劑在焙烘固化時,粘合劑分子上的反應基團可進行自交聯,還能與纖維素的的羥基交聯,并能與交聯劑發(fā)生交聯反應,將著色顏料顆粒包覆著于織物上。
交聯劑是一類至少具有兩個反應基團的化合物,經過適當處理,其反應基團或者和纖維有關基團反應,形成纖維分子間的交聯,或者和粘合劑反應,成網狀結構的粘著劑膜。
在織物上還殘存了一些沒有洗掉的染料,會影響摩擦牢度。在此加入粘合劑在織物表面覆上一層薄膜是為了提高織物的摩擦牢度,同時也能提高K/S值。
考慮到粘合劑和交鏈劑的處理會對織物的手感造成影響,曾試過加入柔軟劑改善,但是加入柔軟劑后織物的牢度很差,所以在工作液中沒有加入柔軟劑。
第二節(jié) 后整理工藝
2.1 浸 軋
浸軋過程一方面有利于整理劑在織物中的滲透,另一方面有利于整理劑在織物內部的分布均勻。通過控制軋液率,確定整理劑在織物上的施加量。由于織物所含組分均為疏水性纖維,所以軋余率很低。一般情況下,軋液率控制在30%左右。
2.2 烘 干
烘干過程要采用非接觸式烘干方式,即熱風烘干或紅外線烘干。在烘干過程中,織物上的水分隨著溫度的提高逐漸減少,一方面,整理劑發(fā)生聚集成膜;另一方面,由于織物表面的溫度往 往高于其內部溫度,隨著水分子從里到外的遷移,整理劑也有從織物內部向織物表面遷移的趨勢,產生“泳移”現象,形成表面“樹脂”。表面樹脂的形成,不僅影響織物的手感,同時造成織物形狀記憶功能的下降。通常采用的烘干條件為:溫度:60°C~80°C,時間:3~5分鐘。
2.3 焙 烘
焙烘的溫度和時間是由整理劑的種類決定的,同時,還要考慮織物的品種。一般來講,焙烘溫度越高,反應速度越快;焙烘時間越長,反應進行得越徹底。但是,對超纖革織物來說,焙烘溫度越高,時間越長,織物組分中的錦綸受損嚴重。因此,一般情況下,焙烘的條件為:溫度110°C~150°C,時間1~3分鐘。
來源:印染在線
該文章暫時沒有評論!
最新技術文章
點擊排行